柏林,这个名字为什么不太像德语?又是怎么发展成国际大都会的?

时间:2022-11-29 04:21:04 | 浏览:125

「Berlin」这个名不太像德语,为什么?叔本华有一名言:「新的事物罕有是好的,因为好的事物不会一直都是新的。」对于每天都经历变化的现代人而言,这句话意味深长。追求潮流,忘记过去,是否就是真正的进步?可是所谓新的事物,是否就与历史毫无关系?

「Berlin」这个名不太像德语,为什么?

叔本华有一名言:「新的事物罕有是好的,因为好的事物不会一直都是新的。」对于每天都经历变化的现代人而言,这句话意味深长。追求潮流,忘记过去,是否就是真正的进步?可是所谓新的事物,是否就与历史毫无关系?显然不是。

自东西德统一以来,柏林再次成为德国的首都。相比起其他欧洲国家的首都,柏林是个还尚算年轻的城市。每个来过柏林旅客,大概都感受过城市的活力,城市时时刻刻都在蜕变,文化也相当多元。每年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搬来柏林,人口年年增长。人人都知柏林是世界的大都会。不过,柏林起源自那里怎样?又是怎么发展成国际大都会的?


要理解一个城市的起源,不妨先从他的名字入手:「柏林」(Berlin)这个名字其实是什么意思?如果学习过德语,对语言比较敏感,大概都会知道「Berlin」这个专名其实不太像德语,为什么?

追溯这个词的发展,它其实是源自斯拉夫语系。「柏林」一词源自西斯拉夫的「波拉布语」。在古波拉布语,「ber」的意思指的是沼泽或湿地,而「in」表示聚居地。因此,柏林的意思不外乎是:在沼泽或湿地的聚居地。在德国东部地区,有不少城市的名字也充满斯拉夫色彩,例如「Schwerin」。前德国现属波兰城市「Stettin」等。所以,柏林常常都被人说不是很德国。名者,命也,也不无道理。

哪里才是真的柏林?整个城市的中在那里?从地理的角度,现在柏林的中心点位于Alexandrinenstraße 13,邮政编号10969,位于十字山区,并不是米特区。倘若时光可以倒流,那么我们会找到另一个很不同的柏林。


柏林成为德国首都的历史不算悠久。不过,城市起源却可以追溯至12世纪。当时,商人聚居在施普雷河两边,即是现今柏林的米特区。柏林并不是独立发展,而是与寇恩同属姊妹城镇,分别在河的两边。在2008年考古出土名物,估计柏林1183年起已经有人聚居。1230年,尼古拉教堂正式兴建,即是位于今天的尼古拉街区。直到1237年是两个城镇正式成立,寇恩有历史文献纪录下来。

可是,柏林要到1244年才有历史资料提到。后来,两个城镇在1307年正式组成联盟,共同处理内政与外交,甚至1360年加入当时商业联盟—汉莎同盟,是当时德国最大的贸易联盟,总部设置在吕北克,是德国文学家汤玛斯・曼的出生地。直到1400年代,柏林与寇恩人口约8500人,约1100间房屋,三个市政厅,三间医院、教堂、修道院。不过,柏林仍然是很荒芜的城镇,虽然有贸易的往来。即使到了1500年,柏林仍约只有12000人。

对比起现在柏林市中心亚历山大广场,人来人往的景象,也难以想象柏林可以那么的荒芜。不过,幸好柏林历史的原址都保留下来,去旅行时,尼古拉街区还可以看到当年的原址,完整保留下来。


柏林逐渐变成大都会,要到了荷索伦家族的到来,建立了长达500年的统治,将柏林由荒凉的城镇变成文化的重心。特别是开明专制君主腓德烈二世,一般称为腓德烈大帝容许宗教自由,宣扬启蒙精神,柏林聚集了不同的启蒙主义者。音乐、艺术、哲学蓬勃发展,柏林今天看到很多不同宫室和建筑,都是从当时奠基下来。

令柏林变成大都会的开明国君,为何热爱法国文化?


柏林逐渐变成大都会,要归功于荷索伦家族的统治,特别是一般称腓德烈大帝的国王腓德烈二世。他在任期间,一直奉行「启蒙专制主义」,容许宗教自由、吸纳移民、宣扬自由主义。柏林因此聚集不同国族的人,音乐、艺术、哲学在这段时间蓬勃发展,成为普鲁士的思想重镇。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著名短篇《答「何谓启蒙」之问题?》特别提到腓德烈二世,标榜他在位期间是启蒙的时代,公共理性充分发展,因而敬重他。



1712年1月24日,腓德烈二世在柏林出生。父亲腓德烈.威廉一世自小施以严格的军事与宗教教育。不过,他的家庭教师却偷偷教他拉丁语、法语以及文学知识。1728年,腓德烈二世更学习长笛,自己也会作曲,音乐造诣很高。可是,与父亲的关系也逐渐恶化,肉体及精神都受到父亲的折磨。刚年过18岁,他便想过逃到英格兰,躲避父亲的操控,可惜最后失败遭到软禁,协助逃亡的将领遭到处决。直至1732年,软禁才终止,条件是必须要接受父亲安排的婚姻。尽管与父亲的种种冲突,腓德烈二世还是培养了对艺术、文学与哲学的兴趣。这也解释后来他当政期间,对法国启蒙思潮特别重视。

1740年,他正式继位,任内将普鲁士重新改革。腓德烈二世特别重视法国文化。因此,普鲁士学术院的学者,特别关注法国启蒙思想的研究,希望普鲁士也走上启蒙的道路。学院这时关键的代表人物,包括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狄德罗、康德、文学家莱莘等。后来,直到二十世纪,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与爱因斯坦都是学院的成员,可见影响的深远程度。学院原址至今仍然保留在菩提树下大道,现作柏林国立图书馆,开放予公众。柏林成为文化之都,也并非仅仅是这个世纪的事。

有趣的是,腓德烈二世虽然是普鲁士的国王,可是一直都觉得很遗憾自己的母语不是法语,可见对法国文化的热爱。1736年8月8日,他已开始与伏尔泰通信。当政后,他甚至多次邀请他来访,作学术交流。伏尔泰分别在1743年、1750至1753年到拜访腓德烈二世。在他的回复腓德烈二世的信中提到:「在陛下的庇荫底下,柏林将成为德国的雅典,(甚至)也许会成为欧洲。」两人的书信交往,后来结集出版。腓德烈二世偏爱法语多于德语,书信来往多用法语为主。他自己的写作,多达30卷的著作。

不仅在柏林,腓德烈二世在1745年下令兴建了世界的闻名的洛可可式(Rokoko)建筑——「无忧宫」与「新宫」,后者成为今天波茨坦大学的校址。因为对宗教信仰宽容,在柏林市中心兴建了罗马天主教「圣希维斯主教堂」。柏林是新教改革后的重镇,对不同宗教也采取宽容的态度。伏尔泰视腓德烈二世为「反马基维利主义者」,国家的统治必须采取启蒙的原则;统治者是国家的第一个仆人,必须时刻为国家的福祉为先。



1786年8月17日,腓德烈二世在无忧宫与世长眠,这位普鲁士的开明国君身后并无子女,由他兄弟的儿子继位。柏林在他身后,并非一帆风顺走上康庄大道,往向的一个世纪,走上一场风云变色的变革。

因为穷困,全世界首间大学在柏林诞生

美国史丹福大学的校训是「自由之风飘扬」。不过,引人注目的是,这句校训用的竟然是德语,而非英语。史丹福大学是美国甚至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自由学风吸引莘莘学子慕名而来。可是为什么校徽上用的竟然是德语?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与德国属于敌对的状态,这个德语的校训都引起争议。追本溯源,要回到二百多年前的德国柏林,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史丹福大学正是受了它的影响。


1806年,法国拿破仑的军队逐渐向着普鲁士推进。法军来到耶拿的城外。无独有偶,黑格尔正在耶拿埋头苦干完成哲学史其中一本最重要的著作——《精神现象学》。普法战争令黑格尔的手稿散乱得像堆彩券。普鲁士军队对抗当时横扫欧洲的法国军队,仅是维持了一个下午,便一败涂地,落荒而逃。黑格尔看到拿破仑进入耶拿城的英姿,惊叹他是「世界灵魂」的展现。拿破仑的进城,对黑格尔而言,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必须靠德国哲学来完成。这个比喻也似乎预示了德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因为战败,整个普鲁士丧失了三分之二的国土,还要偿还巨大的战争赔款。受战争摧残,拿破仑勒令关闭不少德意志境的大学,防止大学成为反法的基地,令本身已经没有活力的大学教育雪上加霜。当时,柏林虽然是普鲁士首府,可是却没有一所大学。离柏林最近的大学在奥德尔河畔的法兰克福。普鲁士国王意识到,国家已积弱到需要改革。可是,改革不仅是富强兵,而是要从根本上出发。国君得知,普鲁士富强只有一条出路:教育。

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威廉三世认为,普鲁士之积弱,并非纯粹兵不利,战不善,关键是教育的不足。因为穷困,所以才要办教育,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办教育而穷困,没有一个国家因为教育而亡国。威廉三世甚至说过:「国家必然通过精神力量,来弥补其躯体上的损失。」


正当向法国偿还战争赔本时,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大学就在柏林诞生。创立柏林大学的是哲学家与语言学家威廉.洪堡。在华语世界,他的名字听来相对陌生,即使在德文世界,名气也不及他的弟弟亚历山大.洪堡。然而,现在世界上任何一所现代大学,几乎与他的教育理念紧扣:教学与研究并重。的确,大学的研究活动并非洪堡首创。不过,洪堡的贡献在于,他将大学的研究与教育变成体制,由国家的支持。现代大学的发源地不在英国或美国,而是现在德国首都柏林洪堡大学。甚至现代的博士制度,都是发源于此。在大学的主楼的走廊,墙上挂着不少学术成就卓越的学者,其中有29位拥有共同的身份:诺贝尔奖得主,包括爱因斯坦、薛丁格、普朗克。

国王捐出自己的豪华宫室,最后的家当作大学校舍。洪堡临危受命,筹建柏林大学,同时他也要求,国家有义务支持教学与研究,但是国家却无权干涉大学教学与研究自由,无权对学术作审查;大学也不是职业的训练所,大学只是为了学术本身,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心灵转化。国家需要提供免费教育,国民接受教育则是义务。正是因为教育,国家才会富强,正是因为教育,发达的不只是物质文明,精神层面也是。

时至今日,柏林洪堡大学经过了一二次大战,依然屹立在市中心的菩提树下大道。决定城市的命运,往往都不只是物质条件,而是内在的精神力量。二百多年后,很多人或许都忘记了洪堡,忘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大学在那里。洪堡提倡大学的学术自由,不为政治服务,对很多人而言,是曲高和寡。不过,大学没有学术自由,即等于是大学的死亡。一所没有灵魂的大学,败坏的躯体存在又有何意义?

三言两言当然无法将整个柏林的历史文化呈现。城市变迁并非一朝一夕,城市是历史遗下来的产物。要摧毁一个城市很容易;要建立一个城市可能要几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柏林也不例外。

相关资讯

新生儿起名:美名随“姓”配,400个好听又百搭的名字推荐

景圣出处:元宵为开圣景-金莲绕凤楼-全宋词“景圣”选自宋词,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万家灯火的繁荣景象,展现出大国风采。江南易林认为“行藏在我”,展现了词人的自信与远见,“方晋”作为男孩名字正合适,寓意宝宝高瞻远瞩、沉稳乐观,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

准爸妈取名必备:300个国学好听的名字,男孩女孩取名精选

今睿出处:岂如今睿哲,迈古独光前-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全唐诗“今睿”选自唐诗,这首诗是魏徵赞扬唐太宗所作,意思是说:唐太宗睿智而又智慧,具有深远的谋略,和超越古今的独到政治智慧。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锦杨出处: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全唐诗“锦杨”选自唐诗,这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向我们勾勒出禅师山池秀美的景象,展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

唐宋名篇起名:300个有福气的名字,个个前程似锦、好运连连

唐诗篇心嘉出处:展礼陈嘉乐,斋心动众灵-郊坛听雅乐-全唐诗“心嘉”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摆放好礼制上需求的一切,奏响美妙的乐声,这样的虔诚足以打动一切生灵。念胜出处:胜赏不在远,怃然念玄搜-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亭为衡镇蜀时构)-全唐诗“念胜”选自于句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

宝宝起名:运用修辞,起个负负得正的好名字,听着就心动

杨若桃,杨树乃是挺拔之意象,桃树乃是风华之意象,两者一用一食,一刚一柔。其名字出处的话,出自成语“面若桃花”,容貌像桃花一样明艳美丽。

500个来自于诗经楚辞的好名字,好听又大气,家长们别挑花眼

2、楚辞中寓意美好的男孩名字【望舒】《楚辞·离骚》中的“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一句,可摘取“望舒”一词为男孩名字,带有楚地文化典故,含有月神、崇月之意,亦表现出了男孩自身卓然不凡的气质,以及星月交辉的形象特点,给人以才气不凡,胸襟广阔的美好含义。

国学菜根谭起名:160个志存于心、智慧响亮的名字,个个新颖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思严出处: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概论-菜根谭“思严”选自菜根谭《概论》,这句话的意思是批评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要过于苛刻,要考虑他能否接受。“景跃”在原句中是鸢飞鱼跃的意思,作为宝宝名字,更适合活泼开朗有志向的男孩,寓意宝宝人中龙凤、志向高远,能够奔得美好远大的前程。

宝宝起名:起一个面面俱到的好名字,朗朗上口,情有独钟

其读音上的考虑,在于护安。余护安,此名的话,在于寓意,在于读音。所谓护安,就是欢。所以,余护安,就是余欢,寓意字呵护中快快乐乐地长大。护安一名,显而易见,护佑一方安宁。

宝宝起名:20个像诗一样的好名字,每一个都点到为止,相映成趣

此为断诗之姿,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宝宝起名:结合音韵,起个字正腔圆的好名字,念一念唇齿留香

林跃然,跃,出自鱼跃龙门,象征奋发向上、飞黄腾达,是个吉祥的兆头。结合然字,有“跃然纸上”之感,常见字组合却惊艳不俗,增添了动感和活力,希望宝宝健康成长,活泼开朗,未来可期。

200个寓意美好的名字:个个好听大气、不负光阴韶华

语柔出处: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沁园春-全宋词“语柔”选自宋词,意思是女子笑声美好、玉指纤纤、皮肤细腻白皙、言语温柔多情。语柔出处: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沁园春-全宋词“语柔”选自宋词,意思是女子笑声美好、玉指纤纤、皮肤细腻白皙、言语温柔多情。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今日滨州日语自学网今日齐齐哈尔周氏周易起名官网今日吕梁今日朔州白云机场A股保龄球初学网兔宝宝起名网漯河新闻头条网梁姓起名网东方航空股票物流信息网瑜伽资讯网眉山新闻头条网张家界旅游网今日大同广州新闻资讯网奥地利旅游网玉溪新闻头条网张姓女孩名字大全今日渭南民谣吉他网世纪数藏NFT成都交友相亲网安阳新闻头条网微商货源批发官网今日烟台宝宝起名字武汉交友婚恋网
柏林旅游网-柏林著名景点、柏林大教堂、博物馆岛、柏林墙、国会大厦、勃兰登堡门、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等。柏林旅游景点以及自由行、跟团游、周边游等出游形式和温泉度假、摄影、滑雪等主题游,想要在柏林旅游就找去哪儿度假。提供最佳的柏林旅游攻略,自助游、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柏林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
柏林旅游网 shamenyun.cn©2022-2028版权所有